同城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总站 [切换]
    同城网 > 热点资讯 > 同城信息 >  吉木乃县介绍信息

    吉木乃县介绍信息

    时间:2020-08-02 21:40:31  编辑:  来源:同城网  浏览:49次   【】【】【网站投稿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葛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7°00′-47°59′,东经85°33′-87°09′。东与福海县毗邻,南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相连,北接哈巴河、布尔津两县,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41千米。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宽约110千米。总面积7145平方千米。总人口3.87万人(2018年)。县人民政府驻托普铁热克镇。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22个民族组成。

     

    行政区划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西部,东临福海县,北连布尔津、哈巴河县,南接塔城地区和丰县,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吉木乃口岸,边境线长141 公里。全县总面积8222平方公里,辖5 乡2 镇41 个行政村,总人口3.87 万人,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22个民族组成。

    托普铁热克镇:代码:654326100 辖5个社区:团结路社区、文明路社区、建设路社区、人民路社区、厂矿社区。

    吉木乃镇:代码:654326101 辖5个村委会:别勒阿热克村、萨尔乌楞村、夏尔合特村、托盘村、克孜勒阿德尔村。

    托普铁热克乡:代码:654326200 辖14个村委会:强德珠尔特村、沙尔塔木村、阔克托干村、喀拉苏村、阿尔恰勒村、巴依古西克村、阔克舍木村、巴特巴克布拉克村、阿克加尔村、克孜勒加尔村、齐阔尔加村、吐尕力阿尕什村、乌拉斯特村、播尔克塔勒村。

    托斯特乡:代码:654326201 辖8个村委会:托斯特村、章阿托干村、塔斯特村、阔依塔斯村、喀拉乔克村、阿克阔勒吐克村、森塔斯村、巴扎尔库勒村。

    恰勒什海乡:代码:654326202 辖3个村委会:阿克木扎村、阔尔加村、达冷海齐村。

    喀尔交镇:代码:654326203 辖8个村委会:喀尔交村、喀拉吉拉村、阔克阔拉村、布尔合斯太村、克孜勒阔拉村、萨帕克村、萨尔布拉克村、阿克巴斯陶村。

    别斯铁热克乡:代码:654326204 辖4个村委会:奥夏尔拜村、库早齐村、萨尔阿根村、加勒格孜喀拉尕依村。

     

    统计数据

    2019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9.42亿元,同比下降6.8%,(一产1.39亿元、同比增长6.1%,二产8.87亿元、同比下降15.2%,三产9.16亿元、同比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6.29亿元,同比下降22.7%;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8.34亿元,同比增长0.1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15.81%;外贸进出口总额7843.9万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额2813.6万美元,同比下降43%,进口额5030.3万美元,同比下降11%;招商引资到位5亿元,同比下降28.57%。

     

    地理概况

    地形呈阶梯状由南向北逐级倾斜,地势北高南低,分南部山区、中部冲积-洪积平原和断陷盆地、西北部为库木托别沙漠。山地占总面积的22.3%,丘陵占2.4%,平原占60.9%,沙漠占12.9%,沼泽占0.9%,水面占0.6%。主要河流有塔斯特河、乌拉斯特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南侧有巴特巴克布拉克水库。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春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冬季常有风雪灾害,该地蒙古语称为"诺哈赛勒赫"(Nohai salhii),汉语译过来为"狗风"。

    吉木乃县自然草场资源丰富,全县自然草场总面积达923万亩,其中萨吾尔高山草原是全疆四大优良草场之一。萨吾尔山牛羊肉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绿色无污染,在新疆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中心论证。2006年全县最高牲畜饲养量将突破40万头只。

     

    环境气候

    县境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县城无霜期151天,北沙窝无霜期126天。最高极端气温37.2℃,最低极端气温-38.8℃。县境气候干燥,降水量为202.2毫米。 吉木乃县地处北疆北部,纬度偏北,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气温日、年较差大,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较多。因吉木乃县地形复杂,特别是地形差异大,自此将全县由南向北分为四个气候区:南部山区气候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中部倾斜平原气候区,海拔600--1000米地区;北沙窝气候区,海拔450-600米。

     

    自然资源

    吉木乃县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区,春旱多风,夏秋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2019年在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吉木乃县获评为6、7、8月份避暑旅游达标城市。由于地处西伯利亚寒潮入侵的风口区,全年8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平均在7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222.8毫米,蒸发量高达2066.9毫米。县域无一条长年性河流,地表水年径流量0.74亿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疆平均水平的37.7%,是全疆地表水资源最少的干旱贫水县。全县年平均气温5.5℃,年平均光照时数2882.4小时,无霜期100天左右,农作物以低温喜凉的小麦、苜蓿、油葵等作物为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2年以来遭受旱灾、蝗灾、风灾、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30余次。

    该县资源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吉木乃县有干净的空气、绿色的草原、纯净的水质和没有被污染的土壤,“净空、净土、净水”的生态优势逐步显现。农牧资源绿色有机优势凸显,属于亚欧气候过渡带,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春小麦、饲草等生长,面粉产品具有白皮、含水量低、皮薄、质硬、面筋值高、蓬化度强等特点。吉木乃县草场总面积1126.43万亩,可利用总面积924.45万亩,境内的萨吾尔山是新疆四大优良高山草原之一,2019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37万头(只),由于兼有适应亚欧两种气候的优质牧草,萨吾尔山牛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吉木乃春小麦原产地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1.2万亩小麦获得欧盟认证,萨吾尔哈萨克牛、阿勒泰羊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认证,1.5万头牛、15万只羊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县域民情浓郁、民风淳朴,特色鲜明,草原文化源远流长,萨吾尔山区遗留着大量的古老岩画、古墓石刻和草原石人,反映了游牧民族不同时期生产生活情况。境内的草原石城景区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花岗岩地貌,折射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人文概况

    全县总人口3.87万人,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23个民族组成。吉木乃县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14.7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吉木乃口岸。

    人文环境浓厚。北京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所在吉木乃县草原石城景区通天洞遗址考古发现了距今4.5万余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文化层堆积,是新疆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被称为“新疆第一缕炊烟升起之地”,在通天洞遗址浮选发现了距今5200—5300年的碳化小麦,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小麦遗址,对旧石器时代人类迁徙、东西方文化交流等考古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木乃县世代传承着爱国、守边、感恩、奋斗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全县各族群众坚持争议地区放牧保边斗争,使106平方公里的中苏中哈边界争议地区最终回到祖国怀抱,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戍边红城。

     

    社会发展

    吉木乃县境内拥有常年通关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吉木乃口岸,拥有百余年通商史,曾是我国西部对外贸易的最重要口岸,早在民国初年就成为我国通往俄国的主要通道之一,距哈国斋桑县80公里、乌斯卡缅市500公里、阿斯塔纳市1300公里,距俄罗斯公路铁路口岸鲁布佐夫斯克仅760公里,是我国唯一连接中哈俄蒙四国间的重要国际通道,也是我国西北部距离俄罗斯最近的正常开关口岸,已纳入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规划,获批为粮食、冰鲜水产品、肉类进口指定口岸。口岸最高贸易额达到5.1亿美元、最大过货量35.3万吨、最大人流量13.7万人次。2008年12月,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迁址县城;2014年8月12日,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三日免签”政策正式启动实施;去年启动边民互市搬迁至吉木乃边境经济合区工程。

     

    交通概况

    吉木乃县省道有两条:S319线,吉木乃县城--老吉木乃(186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9年前是砂、石路面。1989年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5月由阿勒泰公路总段协助吉木乃县公路段施工修建,全长22.86千米,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1989年10月竣工。由吉木乃县公路段养护。S229线,吉木乃县城--黑山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4年--1986年,由原工交局牵头,县养路队施工,按无等级公路设计,修建了吉木乃县第一条公路。

    1991年县委、县政府牵头申请改建吉木乃--黑山头公路。199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交通厅投资,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同年5月动工,全长84.378千米,1992年已由阿勒泰养路总段工程队完成15.5千米,还有68.878千米由吉木乃县总承包施工。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1995年由阿勒泰公路总段铺成沥青路面,总投资1000万元。全程共设中桥2座,小桥4座,涵洞142道,桥梁设计车辆荷载汽40、挂100,桥面净宽一般地段为7+2*0.25米,通过人口密集地段桥梁增设人行道。

     

    悠久历史

    吉木乃县在历史上是我国北方古代诸多民族的游牧地。2000多年来始终在我国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治理之下。公元前五世纪塞种人在此地游牧。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剌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

    明朝之际,称斡亦剌惕为瓦剌,即史称四卫拉特。清领正朔之后,四卫拉特部先后臣属清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隶叛无常,康熙帝曾三次亲征,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尽服准噶尔部,准噶尔由定边将军治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清廷准左列将军策凌奏议同意喀尔喀与准噶尔部牧地以阿尔泰岭、哈巴、博尔济(县名异译)为界。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兼领塔城、阿尔泰事务,1869年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阿尔泰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1906年科布多、阿尔泰分治,吉木乃始属阿尔泰办事大臣治下,直属清理藩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阿尔泰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政府,任原阿尔泰办事大臣帕勒塔亲王为阿尔泰办事长官。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19年4月北京中央政府决定改阿尔泰区为阿山道, 归入新疆省统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1933年达列里汗·艾林任吉木乃县县长。1934年后,阿山道改为行政区、行署、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区别蒙古国和苏联的阿尔泰名称,改称阿勒泰专区,吉木乃县一直隶属阿勒泰地区。设县之初,吉木乃区域较大,后因与和布克赛尔县划分萨吾山界线,以及草场隶属,陆续减少部分辖区面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阿勒泰地区又对吉木乃县与邻县相邻的牧场和耕地作了部分调整。1989年,阿勒泰地区行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指示,组织各县进行县界勘定工作,第一次全面确定各县的行政区划界线。


    隋朝属西突厥薛延陀部,唐属北庭都护府葛逻禄部,宋属乃蛮部,元属窝阔台封地,明属亦力把里本部,清代原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民国5年(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30年设吉木乃县,先后属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

    1962年县人民政府东迁到托普铁热克,始为县城。1970年属阿勒泰地区。1983年设托普铁热克镇。